医药网9月2日讯 随着第三批国采的结果正式公布,业内对于后续的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情况也开始了讨论。
在2020(第37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赛柏蓝了解到相关研究人士表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第四批、第五批是肯定要做的,但是短期内,品牌药品仍然拥有院外的购买和支付渠道。
业内也可以看到,7月15日,国家医保局已经释放出消息,开始就中成药、生物制剂(含胰岛素)的集采工作相关问题征询专家意见,并计划推进采购方式改革。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中成药的集采预计将按照口服制剂第一批,注射制剂第二批的顺序进行。在具体的规则设置上,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常态化,可能也会采取更加兼顾平衡性和消费者差异化需求的方式。带量采购仍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运行,后续会尽量规避掉企业在早期国采中的恶性竞争情况。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拿第三批来说,虽然中标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但是由于过评企业数较多,总体来看,竞争依然激烈。未来,竞争的情况是否会有所缓和可能也需要打一个问号。
另一位行业研究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政策方向是从易到难,未来,绝大多数品种都会采用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方式去采购。
随着国家集采的推进,集采起来越容易的品类会被越早的纳入集采,而集采存在难度的品类随着对于相关问题的厘清,也会被纳入集采的范围内,只是时间上缓冲期长一些。好在,目前,资本市场对于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反应已经超前体现了,医药企业也基本熟悉了集采的游戏规则并适应了国家组织药品集采。
那集采的难易度具体是指什么呢?有不愿具名的权威人士对赛柏蓝表示,药品质量是否有广泛的认可,临床上的疗效、安全性有无争议,企业数量是否能够保证充分的竞争,集采之后是否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差异化需求都是针对某些品种开展集采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分析人士直言,所谓的独家品种、独家剂型,高价带金的医保品种都可能会陆续进入国家医保局的管控视野。
另外实际上,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从第一批开展到第三批,一些趋势性的东西已经开始显现——比如,带量采购范围在持续扩大,集采药品价格降幅趋于稳定,外资的参与意愿在下降等。
具体来看,拿第三批国采来说,剂型是有所丰富的,部分非医保品种也被纳入。长远来看,品种的扩大、剂型的扩大、规格的扩大都是可能的,总的来说是靠近临床的药品使用情况。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带量采购只是国家医保部门降低药价的一个手段,针对创新药的医保谈判价格都能降低80%甚至90%,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常态化,企业保持长期的平稳心态也是有必要的。
集采常态化下,哪些企业能够制胜
集采之下,医药企业普遍面临压力,但是压力之外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的机会,这是不少研究机构的共识。具体来看,哪些企业在集采常态化之下,会有更大的胜算并能成为市场上的常青树呢?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林小伟认为,在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常态化的趋势之下,有下面两种能力的企业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
一个是成本控制能力——随着药品价格的下降,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演变为成本的竞争,以往原料药的价值含量很低,当制剂价格大幅下降的时候,原料药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一个是产品集群的竞争力——一个企业如果拥有足够多的品种,当有一部分品种面临带量采购降价压力的时候,还有一部分品种可以保持盈利,以分散总的压力。
企业分割市场的能力也非常重要——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扩围至全国,事实上一些国采品种的市场已经在被重新划分。中信建投首席分析师贺菊颖认为,对于企业来说,目前可能是最坏的时候,也可能是最好的时候,切割市场的方式和能力决定了企业能不能最终留下来。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对赛柏蓝表示,随着国家集采的推进,一批原研药开始退出医院市场。从这个角度看,医院作为处方药销售主渠道的功能在迅速地弱化,药品销售的主渠道正在从医院向专业药房转移,互联网上的专业药房在第四终端,向第四终端转移,这是一个巨大的渠道变革。
那么向院外转移的过程中,互联网也会分到很大一杯羹。今年上半年网售处方药的增长,是一个巨大的增长,几何数的增长。不难看出,新的渠道对于仿制药企业也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了。
不少分析人士的共识是,最终能应对政策压力的还是创新。如果企业每一年都有新的增量产品出来,即便是仿制药产品,都可能能部分的抵御风险,因为产品背后就是业绩和营收。
从研发费用这个维度来看,自2018年开始,有两类企业的研发费用明显增加,一类是头部药企,一类是创新型的生物医药企业,这可能侧面提醒了我们一个信息,中小型公司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
但是一位行业研究人士同时指出,企业创新是一个过程,也是需要差异化的,医药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资源禀赋优势去做一些有特色的、差异化的产品,比如新的剂型、难仿药等等,能否寻找到差异化的产品可能是企业制胜的关键。
对于占国内绝对多数的仿制药企业来说,是做大众化的仿制药,还是做难仿、强仿,价值比较高的仿制药,这是一个正在面临着的选择。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不仅仅需要推出差异化的产品,更要注重产品在药物经济学、临床角度的竞争力,这两个要素可能决定了一个产品在未来的政策市场是否有竞争力。
付钢也对赛柏蓝表示,随着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推进,业内人士开始意识到仿制药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个来的比原来所有人的预期还要快。不过也要看到这个是客观的,行业走向成熟必然是合并同类项,每一个产业的成熟都是这样的,产业走向成熟需要技术迭代升级。
企业要想生存就得不断地研发、创新,走在前列,这样发展几年,中国也许会出现国际一流的制药企业,他们体量足够大,创新能力强。最近你看股市上热的都是几个创新药公司,也都陆续上市了,比如信达、君实、百济神州、复宏汉霖、三生国健等。
也有分析人士建议道,仿制药企业的国际化也有不错的机会,从美国市场来看,排名前10的仿制药企业都不是美国本土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仿制药还是有一些机会的。就此也有行业人士在与赛柏蓝交流时表示,国际市场的价格压力小的多,一带一路等政策也给仿制药企业提供了一些市场机会,在国内仿制药不断面临价格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他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尝试找一些国外市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