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5月13日讯 近20年来,国内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及新产品的应用替代老技术旧产品成为市场主流的案例日渐增多,其背后是对临床需求的不断深挖以及医疗创新技术的加速发展。普放领域就在不断发生着新技术诞生,取代老技术,成为行业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行业革命。普放产品从最初的模拟机开始,经历间接的数字化X光摄影产品,发展到直接的数字化X光摄影产品(静态DR),再到当下成为市场主流选择的多功能动态X光摄影产品(动态DR),技术的每一次向前更新,都给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全产业链因此受益,也印证了科技进步带来改变这一共识。
那么,普放领域当下多功能动态DR取代静态DR这一行业技术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呢?本文做了时间线的梳理与详细探讨。
一、 静态DR价格战背后是无技术创新
国内DR市场从2008年开始数字化,从2008—2013年国内DR 80%以上的市场是由GE,Philips,Semenins等进口品牌的静态DR占据,价格一直居高不上,只有高等级医疗机构才能享受数字化的DR产品。直到2010年,国产DR品牌开始出现,但绝大部分是属于注册制的品牌,无核心技术。只有少数厂家开始自主研发试图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到2012年国内拥有DR技术的品牌开始全面上市,同时促进国内DR市场快速模转数。国内自主研发品牌的进入促使DR市场价格趋向于理性,同时也吸引更多的本土品牌开始进入,静态DR技术基本被普及。2013—2015年DR市场快速发展,国内DR品牌迅速突破100家,从这一阶段开始,后来进入市场的DR产品无论是外观还是产品性能都趋向于雷同,更不用说技术的创新。因此,造成市场竞争倾向于永无休止的价格战。
往往价格战的开始也就预示着一个产品时代没落的开始。2016—2019年,国内DR品牌从150+品牌,锐减到不足70家,产品普遍没有技术创新,仅靠价格差异来打动客户。任何没有创新的行业都将会止步不前,最终在历史洪流中消亡。
二、静态DR基层批量标预示着“最后的晚餐”
图1:2016年湖南集采中标公告
2016至2019年,各省市的基层批量招标陆续开始,浙江、湖北、湖南、江西、云南、四川、贵州、宁夏、广西、海南、新疆等省市集采少则几十台,多则上百台,最多的超过千台(2017年贵州千台批量标),招标价格也是一次比一次低。以直到现在还备受业界关注的贵州千台集采招标为例,由万东、深图、安科分别中标399台、332台、320台DR,但均价均未超过25万(万东中标均价为24.65万、深图中标均价为22.9万、安科中标均价为23.6万),成交单价均不到预算均价的一半(预算均价为单台55万)。
表1:招标前预算表
表2:中标价格表
贵州批量标最终中标价格不到预算的一半,基本上是以最低价格中标。更为惊人的是,之后各省的集采批量标成交价格继续下降,持续跌破历史新低。
这场如火如荼的基层集采,很容易让行业人士联想到2008、2009年的X光机的集采,当时几乎全国各地都有X光机的集采,在那一拨招标结束后,99%的X光机品牌消失,只有唯一一家有涉猎数字化技术的厂家幸存,成为模转数技术变革中的唯一幸存者。现在静态DR的大规模的批量招标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是最后破灭前的回光返照,预示着解决温饱型的市场需求逐步接近尾声,静态DR时代落幕。
三、 动态DR趋势成型
老一代技术衰退的背后是新一代技术的崛起与规模化应用,取代静态DR技术的便是多功能动态DR技术。从2010年左右多功能动态DR技术开始孕育,到厂家将技术产业化、多功能动态DR新品上市,再到行业头部厂家纷纷转入动态DR领域,10年间,动态DR趋势已然蔚然成风,从高等级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到民营医院,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将多功能动态DR作为第一选择。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批量的多功能动态DR集采也日益增多。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各地的医疗机构能力建设集采招标项目均指向了多功能动态DR,例如四川三台县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采购项目、江西的基层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机采购项目、安徽颍上县的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采购项目等。这批集采项目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当地医疗机构的影像诊断水平,从而拉升医疗能力建设。可以看到,目前不论在单台的招标还是集采的招标中,越来越多的项目放弃了静态DR的选项,选择了多功能动态DR产品。
从技术发展及临床应用来看,多功能动态DR取代静态DR成为行业趋势的背后是多功能动态DR解决了静态DR二维拍片中组织结构重叠造成的漏诊和误诊率高的问题,将普放往精准诊断层面拉升了一大截,为临床创造了价值。而在市场端,静态DR价格战愈演愈烈,更加速了这一老产品的消亡。
动态DR趋势已成,一个新的DR时代已经到了。
登录查看全部内容